萨沙在中国几年了?
先放一张帅图 好了,现在开始正经答案。 我和萨沙相识于2013年,当时他刚来中国不久(大概两个月),我在北大学习俄语,他在北大做访问学者。他是苏俄文学方向的,我是俄罗斯历史的。我们虽然分属不同院系,但是导师是同一位老师,所以偶尔有课程上有交集。 他刚来中国的时候,还不太能听得懂汉语(他只会说英语和俄语法语),于是给我们这些中国人带来了不少的笑话。比如有一次我们在外教所住的宾馆里一起聊天,他说他要请我们吃“沙拉”(萨拉);还有一次在食堂打饭,他对阿姨说,我要“要沙拉”(萨拉)……不过随着他在中国生活时间的增长,他的汉语能力慢慢提升。
和他相处的期间,明显感觉出来他是一个性格非常豪爽的人——这从他的外表就能看出来,他长得非常高大强壮,而且很英俊,属于那种走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的人。
他的中文名“萨沙”是他自己取的,因为他非常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和保尔·柯察金这个人。
关于他和保尔·柯察金的相似之处,他自己曾开玩笑地做过比较,他说:“我和保尔·柯察金一样,都是英雄,因为我也是苏联的(笑)!”
后来,他离开了中国,去了美国。再然后,他去了一个以前从未前往过的国家——非洲,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