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球星?
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且似乎有很多人讨论过,我最近在看《足球报》的专栏,里面有一篇就谈到中国的足球的问题和人才问题,这里我引用一下(略有改动) 谈中国足球,就离不开青训建设,因为足球是从娃娃抓起的运动,没有良好的青训体系作为基础,成年国家队就只能是“望球兴叹”。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被寄予厚望的中国U17国少队竟然小组出局;而到了2015年,中国队连亚洲级别的赛事都没有成绩上的突破——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给中国足球的进步增加了阻力。 中国足协曾经先后多次制定发展规划,希望将青训体系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但是收效甚微。2015年末,中国足协专门成立青训办公室,推出“青训计划”,然而到2016年,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
有专家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培养足球人才的思路出了问题——我们培养更多关注的似乎是“有没有”人才,而不是“能不能”培养出人才来。这种思维导致我们在选拔青少年球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那些已经显露天赋的“有球才”,而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有潜质”的少年身上,再加以科学的培养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实力。当然,能够成为“有球才”自然是最好不过,可如果一开始找不到那么多“有球才”,那就应该退而求其次去寻找更多的“有潜质”的孩子,先把基数做大,然后才有可能去筛选和打磨。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做的反而是后者,即先挑“有球才”,然后在有限的资源里去努力提高他们的水平。其结果自然是不言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