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不建核电站?
首先,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恰好最近在研究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及我国应对核事故的准备工作。所以,就来好好答一下这个题吧。 (注:因为是在路上写的,所以在格式上可能会不太对,见谅) 先说结论:上海不可能(在建的)核电站是因为放射性污染物排放量问题以及周围居民反对。
第一,先来简单看看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及其产生的污染——也就是核废料的处理方式: 从图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核反应堆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产生的污染物,也就是说,只要是采用核反应堆进行发电的途径,必然会产生核废料。那么,这些核废料都含有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处理掉由核反应堆产生的高浓度放射性废物。那这些放射性废物最终都去了哪呢?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浅层地下掩埋、深海埋填、回收利用。其中,以回收利用为目的的核电厂,是目前各国最为推崇的解决方式之一。(因为其他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风险,并且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既然说到核废料的处置方式,就不得不提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的处置方式。
第二,再来看看福岛核事故之后的处置方式: 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其后续的处置方式就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是日本政府选择了将辐射剂量较小的污染水直接向外排放,而把含有较高放射性的污染土直接送入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置。这种做法立即得到了周边国家的抗议,因为日本污染水的排放量为每年83万吨,预计排放的辐射总量达到5.7亿贝可(西里巴尔克),将对周边的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焚烧含放射性的淤泥则是直接将污染源转移到焚化炉内加以处置。虽然日本声称已经对烧成的飞灰作了严格的监测,确认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影响,但国际社会对于日本的这种处置手法并不买账。
第三,再来说说上海核电站建设遇到的阻力,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集中在放射性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民众反对这两点上。 其实,无论是新建核电站还是报废旧核电站,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放射性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会对自然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核电站的废弃物处理过程必须严格监管。 除了放射性废弃物外,核电站的常规污水也要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根据《核电规范》,设计安装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确保经过处理的污水能达到排放的要求。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规定,任何成员国无论是否拥有核武器,只要发生了放射性污染或辐射事件,都必须立即通报给该机构,并接受核查。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沿海各地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核电站。虽然国内核电站的密度很低,但在距离上面却距离市中心很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担忧。从已有的核电站来看,主要是依靠海水冷却装置来提供冷却功能的,因此也会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一旦核电站发生故障或者核泄漏,附近居民的健康也将受到威胁。 正是因为看到了核电站所带来的这些问题和隐患,我国目前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更先进的核电站,同时,已经运行的所有核电站都将逐步加装屏蔽装置,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