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怎么配五行?
“呂”字的本义是“大口”,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如下图)。 金文的字形跟甲骨文类似。 小篆的形符从“口”演变为“言”,但两者都表示意义关联。 楷书的字形基本继承了小篆的结构。 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根据字形推测,这个字很可能是用两只手来表示“大”的意思。 “吕”是个多音字,读lǚ时作姓氏使用;读lǚ、lǔ或lù时表示一种中国古代的音律和音乐专用器物。 因为古人以右为师,所以“呂”又写作“呂”。 关于「呂」的含义,《说文》中解释说:“呂,古國名也。與衛間,今有呂城。周泰伯後。”段玉裁注补充道:“古國名也,當在上古時為國。春秋時地當在吳、楚之閒。”可见此国曾位于河南新郑一带。
现在河南省新郑市西北约8千米处有一村名叫“吕店”,据传此地即西周的吕国都城所在。 从西周早期开始一直到春秋时期,吕国的国君都是周王室分封给泰伯的后人,也就是说“泰伯之後有吕”。而周朝的分封诸侯制度一直持续到春秋末年,因此吕国作为泰伯的封国之封国,也延续到了春秋末期。
据史料记载,楚国灭掉吕国后,把吕国都城迁到了泗上。由于当地原住民都称泗水为“沭”,于是就把这个地方改称为“下相”了——现在的江苏省宿迁市。 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刘邦故乡“沛县”其实是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境内。刘邦的原籍实际上是在江苏省宿迁市丰县。不过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后,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就宣称自己是沛县人。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实行郡县制,把原来的吕国之地设为泗水郡。汉高祖时,刘邦为了纪念自己的出生地,就将泗水郡改名为沛郡,并把泗水县改为沛县。西汉时期的丰县属沛郡。
东汉末年,曹操把下相与沛国合并,设立彭城县。东晋时彭城分为彭城和国,下邳归属彭城。北魏时,将下邳县改名郯城县,并隶属于徐州。北齐时把兰陵、彭城二郡合并为兰陵郡,下辖郯城等四县。隋朝开皇年间,废郯城等14个县,改置临沂、邳州等五州。唐朝武德五年时,又把沂州治所由临沂迁到郯城,此后至今沂州的驻地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境内。北宋时,撤销郯城县,其辖区并入费县。金代初年,在此设郯州,并将费县的辖区一分为二,设置了临沭县(今江苏省沭阳县临河镇西南)。元朝至元年间,郯州被降为下州,后又于至正十四年被废除。明朝初年,复设郯州;清雍正二年时,又复设郯城县,并隶属郯州管辖。民国元年时,废州府建制,郯城县划归临沂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