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是什么生肖?

孙慧哲孙慧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兴”字的部首是“兴”,这个字打头,说明此人生肖是“鸡”——《字源》如是说;《康熙字典》则认为应该是“鸣”字,因为“兴”的上部为“酉”,“鸣”的上部为“旦”,而十二生肖中位于酉边的生肖是“鸡”,位于“旦”边的生肖是“鼠”“牛”……总之都是“鸡”。 再看看“兴”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形——“兴”的第一笔就是一竖,显然与“鸟”的字形有密切的关系(注意看上面的“隹”),而且第一笔一旦是竖画,这字一定是右半部分对称结构(否则不能立起来),于是第二笔就肯定是一横了——也就是说,“兴”的第一笔如果是单立人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是“鸡”。 不过这种解释实在让人无法苟同,理由很简单,“兴”字作为一个会意字,其第一笔的单立人,应该解读成“兴”的意思才是。如“起”“作”“举”等字,如果第一笔是单人旁,那就表示这个字跟“人”有关,表示的动作是“人”进行的,这才是合理的解释吧!

因此我认为,“兴”的第一笔应是“八”。 为什么会是“八”呢?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八”“入”和“土”的古代字形中,上面那一横都是短的,后来才逐渐拉长,变成现在的样子。我猜测,“兴”的第一笔本来就应该是个“短竖”,也就是“八”,然后这个字是表音的假借字,“入”或“土”代替了原来的声旁,由于“入”和“土”在古代读音相近,所以无所谓孰真孰假了。 如果我的猜测成立的话,那这个“八”又代表哪个生肖呢? 先来看看“八’的甲骨文字形 第一笔的“八”像一根棍子,下面加一横表示它有一面靠墙(或者另一根棍子),整个字形像个“臼”字。我想起了《百家姓》中所列第130个姓氏“殳(shū)”,其解释是“出《前汉·西域传》。按,今西域国名。”而这个姓氏的第一个汉字正是“八”(bā);而“汉·西域传”指的是《汉书·西域传》,打开《汉书·西域传》,第一段落就开始介绍“扜(yū)泥国”,其注曰“《后汉书》作于阗国。”“扜”读yuān的时候意为“扞御”,读kū的时候意思是“击”,而读yū的时候则是“舂米”之意。

再来看东汉名将班超的典故,《汉书·班超传》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初,超之入鄯善,王歆欲求和亲,故遣侍子,修贡物。及超复还取于阗,歆惊怖,不知所言,惟呼“苍天!” 这里出现的两个人名值得注意,一个是王歆,一个是于阗国王名称“毗沙门”即“巴利克”,于阗语学者李霖教授曾经指出,“于阗国王的名字‘毗沙门’,正好和塔里木盆地其他国家的国王名字发音相同……这些名字都来源于吐火罗语A(B),而吐火罗语A(B)恰好是和古印度的吐火罗语属于同一语言族系的语言,因而我们可以确认它们的原词应该是piṣmā.”而在吐火罗语中piṣmā 的发音更接近“巴利克” 这个名字。

由此可以判断,“八”应该代表着某个以“巴利克”命名的民族所控制的地区,而根据我国古籍资料,第一个使用这个地名(国家)的是西汉时期设立的“焉耆国”——是不是有点像“鸡”叫的样子?! 而这个“焉耆国”的位置正好就在今天新疆的焉耆盆地。 至此,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兴”字第一笔画代表的应该是隶属于“焉耆国”的“巴利克”族人。而位于焉耆盆地内的古城遗址很多,其中最大的两座城址分别被称为“老满城”和“新满城”,这两座城的年代都始建于东汉时期,而终止使用时间都在魏晋时期,正与“兴”字所在的朝代吻合。

都天御都天御优质答主

《说文解字》说:兴,起也。在康熙字典里的属兔字偏旁有:宀 、冖 、穴 、、疒 疒 。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到百度搜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这两个字典都能找到答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都离不开“兴”字。兴邦安国。兴旺发达,百废俱兴等等。

“兴”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屮(草),从同立的二匕,匕象黍稷之形。合起来像田间黍稷初生之状,表示繁荣。金文与甲骨文形体相近,只是上面作纵横交错的线条,表示黍稷茎、叶纵横交错和茂盛的样子。有的表示茎、叶的线条,纵横交错成十字形。篆文字形从禾从同立的二兴,表示黍稷茂盛繁多的意思。隶书承篆书形体而来。“兴”用作本义时还写作“生”。

“兴”是个常用字,主要作动词和形容词。作动词时的本义是草木繁茂,引申指兴起,开始出现,提倡。作形容词时指旺盛,普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