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飞兔走指什么生肖?

简与厅简与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乌飞兔走”不是一句简单的诗句,其中蕴含着古代天文学家对于天空形态的独特理解——在中国古代的天文体系中,天空中的恒星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像车轮一样,由东南往西北转动(这个理论现在看起来的确是很奇怪的),而每一个时辰,天上都会有一个星座从东方转到西方,一个星座开始进入白天,另一个就进入了黑夜,所以有“乌飞兔走”的说法。 那么按照这种天文体系的解释,每个时辰都会有两个不同的星座出现在正东方和正西方,也就是说每天会发生两次“乌飞兔走”的现象。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古人把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称为“乌飞”,而当太阳落到地平线下的时候称为“兔走”,“兔走”实际上描述的是月亮的运动。当月亮从东方升起时,看起来像一只兔子一样缓缓爬上中天;而后慢慢向西移动,在月落下地之前,月亮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兔子沿着地面的方向逃跑——这就是“兔走”的道理。 所以严格来说,“乌飞兔走”描述的是日出日落的过程,它跟一天之中哪个时辰哪个季节都没有关系!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乌飞兔走”来形容子午流注当中的某个时间段呢?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和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有关。

今天人们常说的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以月球运行规律为依据制定的历法。而在古代,人们是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农历的时间段的——当太阳到达正南方最高点时,为冬至,这一天白天最长,之后逐渐变短,到“乌飞兔走”期间的夏至,白天达到最长,此后又开始慢慢缩短,直到冬至前一天,是为“白露秋分”,此时白昼和夜晚时间相等。

而“兔走乌飞”之后的“秋分白露”,白天仍然和夜晚一样长,然后才又渐渐变得夜晚比白天长,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我们看到“乌飞兔走”期间,正是白天最长的一天,而过了这一天,白昼开始逐渐缩短。这似乎和现代人认为的冬季白天最短而夏季白天最长的观念相冲突,但这实际上是因为现代阳历的干扰使得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误解。由于现代普遍使用阳历,而阳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夏冬两季昼夜长短基本一样,因此人们以为白天最短的就是冬季,而夏季就是昼夜几乎一样长的日子。

不过,虽然冬天并没有古人所说的那么漫长,白天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短,但地球自转的速度的确是在缓慢减小,所以“乌飞兔走”确实代表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啊……

丛浩钧丛浩钧优质答主

乌鸦和兔子,代指日月如梭,时间过得很快。旧时形容光阴迅速。语出南朝·梁简文帝《庄帝向天光寺男生颂》:“乌飞兔走,四时迭代。”

乌飞兔走的成语典故

【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阁青霄近,琼苏紫陌稠;年光看已老,相劝且追游。兴发游何处,官桥杨柳斜;画船人未起,先自采春花。绿野烟愁锁,红亭雪暖销;呈姿酣似饮,近我醉还娇。淑景馀千古,阳和发万才;今朝三月尽,挽断落花回。不用开红艳,因兹肠寸长;朝来问良友,已复到荼香。”

【举例造句】:光阴迅速,乌飞兔走,转眼间早已是夏去秋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拼音】:wū fēi tù zǒu

【正音】:走;不能读作“zòu”。

【辨字】:乌;不能写作“鸟”。

【近义词】: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光阴似箭

【反义词】:度日如年、度年如日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指时间过得很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