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事是什么生肖?
“戎事”即战争之事,《墨子·公输》记载:“今有人于此,为荆轲刺秦,卒为天下笑。” 战争之事古难全,胜固欣然,败亦可悲。春秋时期,晋楚交战,晋军主帅先轸指挥有方,大败楚军,活捉楚王,可谓人生巅峰;然而,得胜归来后,却遭到晋襄公的怀疑,被赐酒鸩杀。
晋国另有一员大将,叫魏绛。晋楚争霸时,曾率部攻打楚国,立下战功。晋襄公四年(公元前629年)秋,晋、宋、鲁三国联军与邾国军队在缯关(今河南新蔡北)会盟。按照礼仪,鲁国大夫叔孙豹手捧酒杯首先向魏绛祝贺,接着宋国大臣华元又上前祝贺。这杯酒喝得魏绛热血沸腾:“我要用全部心力辅佐三位君主,以尽臣职,死而无憾!”说完便伏地磕头。
可世事难料。到晋灵公时,大夫赵盾拥立晋灵公,大权独揽。魏绛因赵盾专权,深感不安,多次进谏,言辞激烈;赵盾不听,反而认为魏绛怨恨自己,心中十分恼火。不久,赵盾发兵攻打魏绛,魏绛出城迎战,双方阵前交战。这次打仗,结果却是魏绛大获全胜。赵盾见势不妙,赶忙撤兵。 这回轮到魏绛气炸了肺了:“我在战场上擒获你的属下,已经够本了,今天竟然让你也栽在我手里!”于是,他带着俘虏的赵盾部属回营,令其看守,然后上书给晋灵公和赵盾,详细汇报了此次击败赵盾的经过。 晋灵公接到奏章,气得暴跳如雷:“这个魏绛太猖狂了!简直是目中无人!”
可是,任凭灵公如何发火,那魏绛始终神态自若。反倒是灵公越来越觉得不好意思,最后竟然亲自前往魏绛大营道歉。魏绛见灵公认错了,索性将计就计,继续装腔作势起来,让灵公下不了台。最后还是灵公低头认错,魏绛这才罢休。 其实,灵公和魏绛都是生肖属羊的人。只是他们性格相反——灵公外表软弱,内心坚强;魏绛外表刚强,内心怯懦。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生肖属狗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什么,与之相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与兵戈、兵器,以及由兵马兵器所构成的战争之间存在着极为丰富的象征关系。中国人常用“戎马生涯”来指代从事军事活动的岁月,这里的“马”就是以良马为原型所构建的战马意象。在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还常用“马、牛、兵、匪、刀、枪”之类与战争有关的事物来比附或象征犬的行为习性、处世原则及其生存方式,如马齿苋的别名“狗牙半边莲”、“狗牙根”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猪入犬中”的“犬中”即“狗的领域”或“狗的势力范围”,在传统文化中,它所指的就是遍布于人类社会中的一张张大大小小的军事网络。由戎、戍、兵、卒、从、比、旅、伍、伐、戎、戈、兵、奇、正、阵、战等与战争有关的汉字所构成的象征意义系统,是解读“猪入犬中”的重要媒介。
中国人常用“兵不由将、将不由王”来指斥犬的狡诈和无耻的行为习性,这里所说的“兵将”就是指犬栖身其间的军事网络。在以军事网络为核心意蕴的“犬中”,“猪入犬中”中的“入”也就等于指犬兵突入猪营。“戎”,字从戈从 十,“十”指战垒、营盘。作为“犬中”、“猪入犬中”、“犬鼠”等一系列与战争隐喻相关词语的象征意蕴阐释语汇,“戎”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汉字。
中国人称用兵为“动戎”,称战争为“兵戎相见”、“兵戈扰攘”、“干戈不宁”,称备战为“整师治戎”,称战败为“戎马丧归”,称和平为“息甲罢兵”、“息兵罢战”、“解甲罢攻”、“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称退伍军人为“罢甲之卒”,称战争期间出生的人为“干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