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在五行里属什么?
根据《易经》五行学说,“水”代表黑暗潮湿、阴冷向下的环境特点;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长养万物的特性; “金”具有清肃、收敛的特性; 当然这些只是五行学说的最基本含义。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中说道:“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 大肠与肺通过经络相互协调,共为表里。肺主行水,大肠司传导,二者相连,形如管道。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皆依赖于元气(即人体的先天之气)推动和温煦,若肺气虚则生寒,寒气积聚在肠道,则成便秘之症。反之,大肠燥实,积热于肺,则可致咳嗽痰黄。 从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肺与大肠是一个系统。两者都是阳盛之物,一个主宣发,一个主肃降。
《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见脾胃和小肠分别承担着食物的消化、吸收等功能。 脾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共同完成食物的吸收过程。如果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嗜烟酒、喜辛辣,就会损脾耗气,导致胃肠功能的下降,引起腹泻、痢疾等病。反之,若饮食失节,过量食用生冷肥腻之品,亦会导致脾胃受伤,出现腹痛、泄泻等症。 在小肠中,有着多种消化酶,可分解营养物质,使其化为小分子物质,利于营养的吸收利用。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说:“六腑者,积精而兼的气,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其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膀胱气化而行气,胆道畅通而主降,三焦通路而决渎,这些都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