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个副中心?
我举几个例子吧,北京历史上为了发展郊区曾经建起了好多卫星城 第一个就是南苑,这个应该知道吧,清朝的时候为了训练八旗子弟以卫戍京师,在北京的东南方向修筑了南苑(也叫“天坛”),这个南苑比现在的鸟巢面积还大,相当于现在北京的3个奥林匹克公园这么大。后来义和团在这里和洋人打了起来,八国联军进来以后,南苑变成了一片废墟。再后来这里变成了航空学校,然后就是机场,现在则是新机场的用地。
第二个例子,通县老县城迁到通州西部的张家湾,原址建起了八里桥工业园。 第三个例子,大兴县长辛店老集镇迁到西红门镇,建起丰台工业区。
第四个例子,北郊的清河老城迁到安定门外,建立清河小区,原址划出一半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然还有别的例子,都是历史旧事了。
上面这些例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新城或卫星城的驻地一般都选择远离中心城区,并且在交通上具有枢纽作用,比如南苑离正阳门(前门)就很远,但距离永定门的箭楼就比较近了;再比如张家湾虽然离开通州城比较远,但却在京通快速路两边,是京通的必经之地;再就是长辛店虽然离正阳门不远,但是离北京西站却很近……
以上这些都是建国初期或者说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事情。最近的是为迎接奥运会所兴建的奥运村和中关村软件园区,虽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副中心”,但也多多少少起到了“副中心”的作用——中关村的产业辐射力已经超越了中关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