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矿哪里多?
中国的铜资源并不丰富,但分布相对均衡,有“南锡北铜”之称。 南方的铜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和江西三省区;北方的铜则集中在内蒙古和辽宁两个省区的少量矿床中。 全国共有各类矿产铜矿产地766处(含矿山和探矿地点),其中大型147处、中型209处、小型358处[1-3]。 已查明有色金属储量11.8亿吨,远景储量27.8亿吨,主要集中在南方五省区。
我国原生铜矿石主要位于华南褶皱系,包括云贵高原及邻区,东南沿海大亚湾一湄州湾地区,以及江南造山带与邻区等四个成矿域。这些原生铜矿多为中低温热液成因。 其次为海底喷流沉积型铜矿,集中分布于南岭成矿带及相邻地区,如粤东的大埔—平远铜矿集区和赣南的红花坪铜矿集散地等,这些铜矿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与燕山运动有关联。 第三类是火山岩型铜矿,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中生代燕山期陆相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另外还有风化淋滤型铜矿,主要见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多与锡矿共生或伴生,具有低贫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对铜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逐步转向西部和东北部。由于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潜在找矿前景广阔,加之能源、金属等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铜矿资源的开采和冶炼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例如贵州乌蒙山区、西藏玉龙铜矿等都将建设大型矿冶基地。 同时,国内一些老的铜矿产区也通过加大技改力度提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