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字五行属什么?

舒先家舒先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宪”,拼音xiàn ,繁体字“憲”。指法令、制度,也特指政府的诏令等。该文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宪,法也。从司,从页。首也,发号施令,君首之,故凡命相,称宪。引申为诏书称宪。又郡国承用天子之制曰宪。”可见,“宪”的本义就是法制、典章制度的意思。

《说文·示部》:“憲,法制也。”段玉裁注:“宪字当从礼部。”其实,“宪”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表达祭祀意义的象形字。“宪”的古义就包含有封建时代所推崇的“敬天法祖”的宗教意义。因此“宪”的本义即含有“效法天道”的意思。进而才有遵守、遵循的意思。如《汉书·循吏传·龚遂》:“陛下即位以来,无德政,惟刑政治,痛民刻削而已……臣闻治道,以节俭为先,今宫室至矣!……诚宜减省禁宫之用,增其禄秩,以慰天下之心。”这里的“宪”显然是“效法”、“遵守”的意思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文献中有一部分称为“宪”,一部分称之为“法”,实际上两者含义基本一致。如唐代韩愈的《晋文公论》中就有“世有盛衰,法有废兴”的话。而明代王鏊编撰的《姑苏志·卷一·官师》中也有“自秦置郡,而吴郡律令,一切遵秦。汉武设会稽郡,而吴县之律令,皆以汉制承之……”的说法。这里所谓的“法”实际上也是“宪”的意思;只不过因为朝代更替,“法”“宪”所用文字略有变动罢了。

劳颂筠劳颂筠优质答主

你好,你的问题可以简单归结为“为什么”的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和制度安排:

1、东汉末年汉天子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后,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与监察,改尚书台为尚书省。

2、曹魏代汉以后,设都官(尚书)掌管中央百官事务;又置尚书令、尚书仆射各一人,以居中用事,位同三公。

3、西晋分尚书省内之六部设置,并规定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及诸尚书皆掌选部,负责选拔人才,任命官员。

4、隋朝建立后,承汉魏旧制,设立尚书三省职,其中以尚书省最为重要,是执行政事的机构。

5、唐承汉魏六朝以来的制度,也设立了尚书省;又以门下省的尚书省和起居郎共同参议政务,称为“政事堂”或“中书门下”,作为最高决策机关,处理军国大事。 汉代的尚书台演变成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