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虫药有什么副作用?
现在驱虫药主要分四类:驱虫制剂、抗寄生虫药、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下面分别介绍
1. 驱虫制剂 是目前最安全的驱虫药物,其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达到驱虫目的。此类制剂在动物体内不代谢,以原形排出体外,对机体安全性好。但使用不当或过量也能引起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表情冷淡、反应迟钝、全身乏力、头颈部肌肉痉挛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胃肠道也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厌食、呕吐、腹泻。但一般停药后,这些不良反应逐渐消失。
2. 抗寄生虫药 主要包括杀虫剂和阿苯达唑类药。其中杀虫剂又包括苯甲酸盐类、有机磷农药及杀虫脒等,主要用于杀灭蛔目、绦目和吸虫目寄生虫感染,不良反应较小且轻微。阿苯达唑类药是目前防治寄生虫的特效药之一,具有广谱灭虫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皮肤发痒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对该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孕妇禁止使用该类药物进行驱虫治疗。
3. 氨基糖苷类 此类药物的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好抑制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内脏器官急性化脓性感染,以及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但其有一定的肾毒性、耳毒性和免疫抑制,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以免出现毒性反应。
4. 激素类药物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免疫功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起到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激素样作用,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对于用于感染的辅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